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可分为自我评估、注册申报、材料提交、审核审查、公示领证等环节,具体如下:
企业需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估,明确是否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成立年限:企业注册成立需满365天以上。
知识产权:拥有至少1项发明专利或6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且知识产权需与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核心技术相关。
技术领域: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需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研发费用: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达标。具体为: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科技人员占比: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高新收入占比: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合规性: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注册登记:企业需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http://www.innocom.gov.cn/)进行注册登记,提交注册信息至地方认定机构,审核通过后激活账号。
材料准备:
基本证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章程等。
知识产权材料:专利证书、软著登记证书等核心知识产权证明,需在有效期内。
财务资料:近三年审计报告、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及附表)等。
人员证明:科技人员名单、社保缴纳记录、学历证书等,需证明科技人员在企业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
研发项目材料:立项报告、结题验收文件、产学研合作协议等,以证明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且投入了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成果转化材料:专利资料、产品检测报告、销售合同、用户报告等,证明近三年成果转化能力。
研发组织管理材料: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体现企业研发组织管理水平。
企业成长性分析报告:分析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体现企业成长性。
网上申报: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并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认定机构,同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
纸质材料提交:将装订成册的申报材料提交至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通常视当地政府要求)。
形式审查与现场核查:各地科技部门对申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协调同级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对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是否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出具意见。
专家评审: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专家组由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从知识产权、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企业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审。
综合审查: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提出认定企业名单,报领导小组备案。
公示:通过评审的企业名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实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由认定机构核实处理。
领证: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由认定机构备案并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3年),具体时间视当地科技局通知。
后续管理:
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持证书到税务机关备案,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按15%征收)。
年度报告:每年5月底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复审/重新认定:证书到期前需重新申报认定,流程与首次申报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