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许可证与ICP许可证在业务范围、申请条件及法律责任上存在本质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EDI许可证:
针对电商类网站,具有第三方商家入驻功能,是电商及交易类网站平台必备的经营资质。业务形态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平台,让第三方商家入驻,买卖双方实现在线交易,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美团、饿了么等涉及在线交易的平台。只要平台有商家入驻,提供交易处理服务,就需要EDI许可证。
ICP许可证:
主要针对信息发布及经营性收付费功能,是营业性网站必备的经营资质。适用于资讯类、内容类平台,像58同城这种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各种新闻资讯类网站、付费下载的APP等。只要网站或平台涉及有偿信息服务,比如付费会员、付费阅读、付费发布信息等,就需要办理ICP许可证。
EDI许可证:
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人员要求:需提供三名人员近期一个月的社保证明,部分省市对人员专业有要求,如需计算机专业背景。
经营范围:需包含“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或“增值电信业务”等。
网站要求:用于审核的网站必须符合电商平台标准,业务开展描述和实施计划需准备齐全。
外资限制:股东追溯至自然人需无外资成分,如有外资需按外资流程申请。
ICP许可证: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专业人员:需有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专业人员,部分省份要求提供三名员工近期一个月或连续三个月的社保证明。
业务可行性:需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技术方案。
信用状况:未发生过重大违法行为。
外资限制:企业股权架构中不能含有外资成分,如有外资需按外资流程申请。
域名备案:申请的域名需已通过域名备案系统备案。
服务器位置:企业网站的服务器所在地应符合相关要求,有些省份需服务器在本省。
安全措施:需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EDI许可证:
未取得EDI许可证擅自从事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将面临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若情节严重,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
ICP许可证:
未取得ICP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超出许可项目提供服务,将面临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