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许可证,全称“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是针对利用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提供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处理业务的企业所必须持有的资质。以下是申请EDI许可证需要满足的条件:
主体资格:
申请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公司,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等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形式不可申请。
注册资金:
企业的注册资金需满足一定要求。从事省范围经营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从事全国范围经营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外资股权限制:
外资股权占比不得超过10%。若外资股权占比超过10%,则需向工信部申请,且审批难度会加大。
经营存续要求:
企业成立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部分地区要求半年以上)。同时,企业无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记录,需提供信用中国查询截图作为证明。
服务器部署:
企业必须使用境内的IDC机房服务器。若使用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提供商,需签订《服务器托管协议》。
网站域名:
网站域名需完成ICP备案,且备案主体应与申请企业一致。
系统功能:
网站系统应具备订单管理、支付结算、用户评价等完整的交易闭环功能。同时,需实现用户实名认证(对接公安系统接口),并确保数据加密传输(支持HTTPS协议)。
网络安全措施:
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每日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并配备抗DDoS攻击防护(防御能力≥20G)。
制度文件:
企业应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则》、《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含数据泄露处置流程)以及《7×24小时应急联系机制》(需明确值班人员及联系方式)。
承诺类文件:
企业应出具不利用平台进行非法交易承诺书、不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声明以及接受电信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承诺函。
企业需要提供不少于3人的社保记录,这些人员最好是从事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技术人员需提供学信网学历验证报告,安全管理人员证书需在有效期内。
业务范围:
EDI许可证仅支持B2B/B2C交易处理业务,不得涉及P2P网贷、虚拟货币等金融业务。平台不得直接参与商品销售,仅提供交易场所和技术服务。
经营地域:
若企业仅开展省内业务,注册资本需不低于100万元,审批权限在省通信管理局。若企业开展全国业务,注册资本需不低于1000万元,并需向工信部申报。
企业及其主要出资者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三年内无违反电信监督管理制度的违法记录。
企业需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和能力。
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完整、有效,不得含有虚假信息。
综上所述,申请EDI许可证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企业基础资质、技术与设施条件、合规制度与文件要求、人员与社保要求以及业务范围与经营地域限制等条件。企业需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并严格按照要求提交申请,以确保申请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