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数据交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省成本:
显著减少了办公文具、邮寄以及可能的人工成本。例如,通过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和处理,企业能够降低打印、存储和邮寄成本。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依赖,特别是在数据录入和验证方面,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
节省时间:
从订单到付款的整个流程中,EDI自动化了数据的发送、接收和处理过程,大大减少了手动输入数据的时间和劳动成本。
业务人员可以省去数据重复录入的麻烦,同时从邮寄到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单证的编制过程到银行的清算程序等多个环节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减少差错:
电脑应用系统会自动对来往的数据进行比较,自动提醒业务人员有关的差错和遗漏,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由于不需要数据的重复录入,在生成的单据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单据内容错打的情况。
提高效率:
EDI自动化了数据处理流程,减少了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了整体业务处理效率。
然而,EDI数据交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成本高:
增值网络、EDI服务器、转换软件、改造现有系统和相应的培训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不易操作:
EDI报文读写和转换较难,程序员需要经过数月训练才能掌握,这给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固定交易集和格式:
EDI数据通过各种标准(专业、行业、国家和国家标准)进行交换,基于固定交易集,复杂而缺乏灵活性,这不利于应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版本兼容性:
不同企业实现EDI需要对标准进行选择,去掉不使用的部分,对标准消息进行裁减,且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较差,这增加了企业间的数据交换难度。
普及率问题:
EDI的价值在于对传统手工数据交换的替换,但即使大部分用户已经使用EDI,仍有部分用户需要手工处理,这影响了EDI的整体价值。
综上所述,EDI数据交换在节省成本、时间,减少差错和提高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不易操作、固定交易集和格式、版本兼容性差以及普及率问题等局限性。